16967542428765915
Half moon
talk Lingnan

岭南半月谈 | 刘兴一:岭南书法的形成及标杆

来源:岭南论坛 时间:2023-01-05

导 读

岭南半月谈是岭南论坛的一个子项目,以小型座谈会形式举行,每半月邀请一位业界专家,向听众们介绍某个行业或领域的发展情况及趋势,其中的机遇和挑战,引导、帮助从业人员加深行业了解,促进参会人员共商发展机遇,也可以对自身职业发展形成较为清晰的规划。

2023年1月5日,岭南半月谈“文化艺术系列”第二期在广州市荔湾区举行,本期活动由岭南论坛联合广州市荔湾区文广旅体局主办,广州市荔湾区文化馆承办。广州得月堂艺术中心创始人、兴一艺术馆馆主刘兴一先生应邀发表了“康有为与岭南书法”的主题演讲。


 刘兴一先生以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墨丸、研(砚)和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发掘的木简为引,介绍了书法的起源。大量文物证明岭南地区文字书法的发展和中原地区基本同步,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特点和影响力。随后,他以时间为序,系统地叙述了32位书法家的生平、作品与风格,其中岭南地区书法家28位。刘兴一先生主要叙述的岭南书法家如下:

陈献章(又称白沙先生)作为岭南地区“圣道南宗”、“岭南一人”,是明代心学的奠基者,他擅长的书体主要有三种:一是楷书,二是行书,三是草书。白沙先生的书法观中充满着求新求变的思想,这种思想不仅影响着其书法取法与学习方法,也影响着其书写工具的创新。在白沙先生的书法艺术中,茅龙笔是一个极具特色的亮点,他把茅龙笔的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独创“茅龙书法”,展现出了特殊的艺术效果,其书法得之于心,“法而不囿、肆而不流、拙而愈巧、刚而能柔”。白沙先生以茅龙笔突破传统的樊篱,达到创新的目的,“茅龙飞出右军窝”,自王羲之入,又能“飞出”其窠臼,非有大力者不能为之。

宋湘的书法作品字如其人,其中一幅“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充分体现了矛盾统一、变化协调,他作品的线条都非常有劲,像一个人跳舞很有节奏,这是一种生命力。

吴荣光将北碑的笔法掺入其行草书,虽然受阮元倡导碑学思想的影响,但依然秉承传统帖学,走一条碑帖融合之路。吴荣光毕生好收藏鉴赏文物字画,拥有历朝的书画绝品和精品,朝夕揣摩,整理和研究,使得他在创作上有根可寻,有据可依,汲取营养,开阔视野。康有为评价吴荣光书法是清代广东第一人,评曰:“吾粤吴荷屋中丞帖学名家,其书为吾粤冠”。


康有为以复古为创新,独尊魏碑而自创新格,对《石门铭》和《爨龙颜》用功尤深,同时参以《经石峪》和云峰山诸石刻。书写上以平长弧线为基调,转折以圆转为主,长锋羊毫所发挥出的特有的粗茁、浑重和厚实效果在他书作中有很好的体现。康有为碑学思想的代表作为《广艺舟双楫》,他在该书中总结了中国碑学史,提出书学应体现“求变”的社会规律,碑学正是借帖学的衰微之机发展起来的;书学应该“经世致用”,而非一味无用或媚俗,在民族危机下应提倡碑学以提振民族信心;书学应该表现个人和民族的“气力”,表现人的本质力量。同时,康有为认为碑学的粗拙强健之风,正符合当时时代的需要。康有为的碑学思想与改制革新的政治思想以及追求民族富强的爱国理想密切相关。

梁启超的书法早年研习欧阳询,后从师从康有为,从初学唐楷进而转向汉代隶书和魏碑的研究。梁启超一生著述甚丰,包括政治、史学、文学、经济、教育、新闻、自然、宗教、伦理等学科,其中重要著作就有一百多种。纵观梁启超的书法,行楷互渗,魏碑体势明显可见,行气章法自然流畅,无矫饰凝滞,用笔沉着稳健,圆转外拓、轻重徐疾、提按分明,锋毫变换精到自然。字体姿态飞动,一气呵成。

商衍鎏以帖学为根本,视碑派书法为营养,书法沉着而端庄、秀劲而超逸,中年以后则全意于更易表达情感思想的行草、章草书法,细观其书法,神韵潇洒,刚柔相济。


何香凝的书法作品在厚重的线条下含有一种意境的对称性表述,如果我们保持一定距离去欣赏的话,好像每个字都是画中的意象,而每一个线条笔画就是风景中的元素。何香凝能把重墨挥毫的形神熠熠,而没有因墨浓出现呆滞,所以何香凝的众多书法手迹看上去都是浓墨重彩的,但是又都是毫厘不爽的。

高剑父是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书法善狂草,走笔如龙,有浑成苍劲之感。他喜欢用枯笔枯墨,总体给人一种枯藤千丈、气势磅礴的艺术感受。那种飞动、变幻的墨舞笔歌,引发无限遐想。

容庚对金文书法最有心得,他主张书写金文用笔要方圆并济,恰到好处,行笔如铜流于画间,以笔墨来表现金属液体在铸范中缓缓流淌的气势。他倡导书写金文不仅要有扎实文字学根底,还要有精深的笔墨功夫,不以奇巧取胜,追求用笔的古拙和文字的精准。容庚先生在岭南大学、中山大学任教期间,培养出马国权、陈永正、张桂光、陈初生等一批学者型书法家。

最后,刘兴一总结了自己的感悟。书法作品中字如其人,不仅仅是外表特征,还应包含作者的精气神,是作者内在精神与书法作品的风格的“暗合”而成。抛开各种书法风格,看的就是字其中的能量。书法审美的核心之一是矛盾、阴阳重合、刚柔相济。如果同一个对联或者字数很少的书法作品,有相同的地方,一般要做一点变化,矛盾相对相像又能统一。书法是国粹,可以通过学习书法,洞见中国传统的文化。书法就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引用伊秉绶的“变化气质,陶冶性灵”,表示变化要先消化,然后才能转化为自己气质的一部分,陶冶需要经过很多锤炼,才会有性灵上的提升。


主题演讲后,刘兴一先生现场挥毫,以一幅“平和喜悦”祝大家新年平和、高兴、快乐、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