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半月谈 | 王则柯教授:重温司马迁,尊崇现代经济学的市场经济理念
来源:岭南论坛 时间:2024-06-07
导 读
岭南半月谈是岭南影响力的一个子项目,以小型座谈会形式举行,每半月邀请一位业界专家,为听众们介绍某个行业或领域的发展情况及趋势,其中的机遇和挑战,引导、帮助从业人员加深行业了解,促进参会人员共商发展机遇,也可以对自身职业发展形成较为清晰的规划。
2024年6月6日,岭南半月谈“创新创业系列”活动在广州市天河区维多利广场的岭南影响力总部举行,本期活动由岭南影响力主办,岭南影响力秘书长田静女士主持。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当年镇院之宝——王则柯教授应邀发表了《重温司马迁,尊崇现代经济学的市场经济理念》的主题演讲。
司马迁,这位中国古代的伟大史学家,在《史记》中不仅记录了历史的变迁,也无意中揭示了市场经济的真谛。他观察到,商品的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这一点与现代经济学的核心理念不谋而合。他所提出的现代经济学理念,尤其是市场经济的重要性,至今仍有着深刻的启示。司马迁的智慧告诉我们,市场经济并非舶来品,而是自古有之,深植于中国文化之中。今天,重温司马迁的教诲,尊崇并践行现代经济学的市场经济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王则柯教授主要从“市场经济理念的三大要素”、“商品的价格是由什么决定的?”、“交易可以无中生有地创造财富”、“回归司马迁,崇尚市场经济”等四个方面做了分享。
一、市场经济理念的三大要素
现代经济学将市场经济视为一种高效且公平的经济运行模式,其核心理念由三大要素构成:一是市场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确保了资源的合理分配;二是交易能创造财富,通过自愿的交换活动实现价值的最大化;三是市场应自主运行,减少不必要的政府干预,让“看不见的手”引导经济健康发展。当这三大要素成为经济运行的共通准则,政府则担任市场的守夜人角色,对市场的合理引导与监管。
二、商品的价格是由什么决定的?
价格机制是经济学最根本的问题。人们曾经善良地相信越有用的东西应该越贵,形成了使用价值论,可是发现人类生存至关重要的资源,如空气和水却很便宜。人们还曾经善良地相信越难做的东西应该越贵,形成了劳动价值论,可是文莱仅凭海里得天独厚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就“富得流油”。人们经过观察发现,一样东西供不应求,它的市场价格就会上升,反过来如果供过于求,供大于求,价格就会下降,于是形成了供求决定论,即市场决定论。关于价格机制,现在全世界几乎都肯定“供求决定论”,或者说市场决定论,即商品的市场价格取决于商品在市场上的稀缺性。
在我国还有极少数人信奉的“劳动决定论”来自苏俄版政治经济学。尽管劳动价值论曾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认为商品价值取决于其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劳动量,然而中华文化本来一直信奉供求决定论,老百姓都知道“物以稀为贵”、《管子·国蓄》早有记载:“夫物多则贱,寡则贵”。
劳动决定论带来的恶果之一,就是我国自然资源的价格被严重低估,未开发自然资源的价值理论上为零。价格是最权威的市场信号,价格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然而,劳动决定论却导致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滥用。在我国,自然资源利用效率长期偏低,一度处于落后乃至垫底水平,曾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促进经济增长。
三、交易可以无中生有地创造财富
交易可以无中生有地创造财富,这是一个经济学原理的生动体现。王则柯教授通过排队模型的案例,对该原理进行了详细阐述:
首届华罗庚数学竞赛上,小学组有一道这样的题目:若干人在水龙头前面排队打水,水桶有大有小,他们应该怎样排队,才能使得大家耗费的总的排队时间最短?这个题目的答案是:到水龙头打水的人,按照他们水桶的大小,从小到大排队。这样,他们花在排队上面的总的时间最短。
最优方案难以实现,是因为集体的最优不等于每个人的最优。我们由此可以体会经济学的“帕累托改善”标准。所谓“帕累托改善”,是指在没有人受损的情况下一些人得到改善,不能够再进行帕累托改善的状况,称为“帕累托最优”。让大桶者换到后面去,虽然有人改善了,但是大桶者本人的利益却受损了。所以这不是帕累托改善。
当然有办法实现上述的最优方案。一是英明独裁,大家都服从一个为大家的整体利益着想、也能保持正确判断的独裁者,他吩咐大家从桶小到桶大排队,不管个人是否乐意。另一种办法则是民主独裁,由一个人主持少数服从多数的表决,首先表决水桶最大的人排到最后面好不好,因为多数人赞成,他只好排到最后;然后表决水桶第二大的人排到倒数第二位好不好,因为还是多数人赞成,他也只好排到倒数第二位去;这样能够达到总体最优。但是这样做,形式上少数服从多数,实际上还是独裁,因为大家对程序和操作都没有发言权。重要的是,不管是英明独裁还是民主独裁,都需要服从,总有一些人不乐意。
经济学家开出的效率药方,则是允许自主的人们相互之间进行交易,在排队者的时间价值差别不大情况下,时间价值以交易价格体现,上述最优化方案可行性就不成为问题。人们可以通过互利的交易,实现社会总成本的节约,并且皆大欢喜,没有人吃亏,没有人需要服从。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理性人”自愿的交易必定互利。交换以后,他们的福利水平都得到提高,是不等价的交换。等价交换则无法推动经济运行。
四、回归司马迁,崇尚市场经济
人们惊叹于亚当·斯密关于“看不见的手”的论述,殊不知比他早1900多年的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已经提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两位不同时空的智者对市场经济有着相似的洞察。他们都认识到,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会无形中推动社会整体利益的发展。这正是市场经济的魅力所在。
王则柯教授通过旅游中修养经济学的故事,生动地讲述了市场经济理念的范例。文姐通过观察岸上无人兜售雨衣就判断乘船观瀑不会淋湿,这实际上体现了市场经济中供需关系的自然平衡。如果真的有淋湿的风险,那么雨衣的售卖自然会应运而生。这个小故事不仅揭示了市场经济的自然性,也展示了人们对市场经济理念的直观理解。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需要深刻理解和尊崇市场的自主运行规律。市场经济不仅仅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对个人自由和社会责任的尊重。它要求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的整体利益,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同时,明确市场经济和市场化的区别也是必要的。市场化是一个过程,是引入市场机制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的过程;而市场经济则是一种更为宏观、更为稳定的经济体系,它强调的是市场的自主运行和供需关系的自然平衡。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但也要警惕过度市场化的风险。
最后,必须认识到,并非所有领域都适合市场化。国防、教育和医疗等领域由于其特殊性,需要政府的有效监管和调控,以确保公平和效率。这也是在推崇市场经济的同时,必须坚守的底线。
分享结束后,王则柯教授与现场参会人员就国外经济学发展、以往经济危机的经验总结、如何认识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等话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