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截图20231008163655
Research
perspectives

天鹅学报|寻找贸易悲喜的平衡点

来源:岭南论坛 时间:2023-03-09

编者荐语:

《天鹅学报》名称来自苏格拉底梦见化为天鹅的柏拉图,是一份来自岭南师生的联合原创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审视当前或过往世界经济的某一个切面。我们力争实现经济学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以下文章来源于风云天下之世界经济 ,作者林伊漩


新建 DOCX 文档 (4)390.jpg

 风云天下之世界经济

风云天下之世界经济

 

蓝领之痛

2008年的冬天,皑皑白雪将美国工厂里加速蔓延的铁锈衬得愈发斑驳。12月23日这一天,通用汽车正式宣布关闭俄亥俄州代顿郊外的工厂,当地裁撤了超过一万个岗位。蓝领工人们离开时的脚步异常沉重,三三两两摇头叹息。他们比谁都清楚,工人的黄金时代结束了,他们将从此脱离中产阶级,身上的债务会让他们在生活边缘线苦苦挣扎。


新建 DOCX 文档 (4)575.jpg

废弃的工厂


确是如此,直到8年后玻璃大王曹德旺在此地建厂,当地1000多名工人才终于回到了工作岗位。这些蓝领工人,以前在通用工厂时薪是29美元,如今在福耀仅有13美元。工会想为他们发声,结果,1500余名美国工人投出了444票赞成票和868票反对票,这宣告了工会的失败。“没办法”,蓝领工人无奈地想,“福耀的薪资虽比不上通用,可至少,我们并没有失业。”

美国的这些蓝领工人,是国际贸易里的一批输家。外国工人“抢夺”了他们的饭碗导致国内制造业岗位不停萎缩,国外厂商的竞争压低了他们的收入。他们被排除在主流社会之外,政治诉求被忽视,他们无法在经济格局中找到容身之所。在他们眼里,经济全球化的全民福利是执政者与精英阶层精心编制的骗局,国际贸易最终只填满了那些西装革履的金融“才子”的钱袋。看到他们的悲剧,我们不禁要想:难道,国际贸易塑造群星闪耀的世界版图的同时,也将我们带进了一个残酷荒芜的时代?

贸易带来的与造成的……

《伟大的贸易:贸易如何塑造世界》讲了一个故事:古希腊土地贫瘠,大部分城邦都在饥荒的边缘求生,如果依靠自己国土上的农场来种植粮食,连自给自足都做不到。


新建 DOCX 文档 (4)1059.jpg

希腊地形图


幸好的是,希腊也有自己的优势产物——葡萄油和橄榄油,于是聪慧的希腊人民就生产了过量的葡萄油与橄榄油,与海外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来换取丰富的小麦和大麦。贸易就是一件这么自然的事,它与食物、居所、友情和爱情一样,都是人的内生性本能。大家拥有的东西不一样,制造东西的能力不一样,想要别人手上的东西怎么办呢?对了,交换。有了国际贸易,各个国家就能充分利用本国丰裕的生产要素,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进行生产,规模大了,生产的平均成本就下降了。国际贸易提供了合作的平台使得全人类都能享受到最新的文明成果;也提供了竞争的赛道,各国为了在这场马拉松中领跑,都在相互借鉴与追求自身创新,再也不会做“天朝上国”的黄粱美梦了。

从翻山越岭的陆路运输,到乘风破浪的海路运输,从撒马尔罕到亚历山大,从伦敦到新阿姆斯特丹,我们看到国际贸易的网络越织越广。从扼守着波斯湾入口一道窄窄海峡的航标,到贸易政策成为政客们手上的一颗棋子,我们也发现了国际贸易的底盘好像在摇晃。

自由贸易反对者给的理由一般是贸易给当地弱势产业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就是典型的例子:同样质量的产品,在德国生产需要五欧元的成本,而中国有廉价的劳动力,制造成本只需要两欧,那制造业岗位肯定会流向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导致发达国家的工人失业,也就有了我们一开始看到的“蓝领之痛”。自由贸易大刀阔斧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弱势产业受到很大的负面冲击,从业者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然而,“毁灭”一定意味着灾难吗?经济学家熊彼特有个著名的观点叫“创造性毁灭”,他认为结构的创造和破坏主要不是通过价格竞争而是依靠创新的竞争实现的,每一次大规模的创新都淘汰旧的技术和生产体系,并建立起新的生产体系。电灯刚被发明出来的时候,肯定也造成了一批蜡烛工人失业,但人们拒绝电灯了吗?显然没有。因为电灯代表了更高层次的生产率,高生产率帮助无数人脱离贫困,让人们能够过上更便利的生活,这实际上是一种更深的人道主义。在一个国家是这样,在全球范围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通信技术的普及与运输成本的下降使得供应链国际化、全球生产碎片化。经济全球一体化打破了生产的国家壁垒,从根本上重塑了工业。因此产业结构冲击与其说是贸易带来的,不如说是科技进步影响下的必然。金伯莉·克劳辛在《开放》一书中指出“制造业88%的工作岗位的消失都拜科技变革所赐”,科技变革比贸易更容易使低技能工人福利受损和收入两极化。无法适应的,终将被淘汰。任何产业都有高光时刻,也必有衰败之时,这是自然生存法则,也是经济的运行规律。红利与灾难,都是“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罢了。就算没有自由贸易,国内重复劳动的工作也会慢慢被机器替代,就业也会慢慢重新分配。

从善待输家做起

既然国际贸易不可能做到100%的赢家,那我们要做的是确保没有那么多的输家,或者是,让输家输得没那么惨。贸易悲喜的平衡点在输家身上,善待输家具体该何为?答曰:“3R”——Reallocation(再分配)、Relocation(再安置)与Retraining(再培训)。

Reallocation——赢家能通过贸易获取到更多福利是建立在输家失去了一些利益的基础上的,这对于输家来说是残忍的。如果能让输家也分享到贸易的果实,这种不公现象便会减轻很多。国家可以通过收入再分配的形式对贫困人民进行生活补贴,向因贸易受负面影响的工人进行额外补偿,兜住他们生活的底线。另一方面,失业保险制度也是人们安全感的来源。中国在1986年建立的失业保险制度帮助过很多流离失所的工人,但是该制度现在还存在着覆盖范围较窄,给付标准不合理,基金投入少等缺陷,在促进再就业和防止再失业方面的作用也不强,还有完善调整的空间。

Relocation——浙江湖州织里镇目前拥有各类童装工商注册体1.4万余家,电商企业8700余家,2021年产各类童装15亿件(套),年销售额超700亿元,占中国童装市场的三分之二,这是常见的产业集群现象。


新建 DOCX 文档 (4)2690.jpg

织里镇童装工厂


产业集群带来品牌效应与规模经济效益的另一面是剥夺了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多元性,一旦该产业受到冲击,容易导致区域经济的整体崩盘。正如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比吉特·班纳吉与埃斯特·迪弗洛,在《好的经济学》一书中提到:“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苦难最终竟然在地理位置上如此集中。被遗弃的人民生活在被遗弃的地方。”地区改造与产业转型是周期较长的工作,在那之前,当地工人先去外地寻找就业机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但是对失业工人而言,搬迁费用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他们可能不是不想走,而是根本走不了。政府可以提供搬迁补贴,帮助他们到新的地方生活和工作,鼓励失业工人到本国的出口行业进行再就业。另一方面,中国的户籍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城市关门”现象给劳动人民在新城市落户制造了一定的阻碍。若能适当进行政策调整或者政策补充可以减少失业工人relocation的困难,提高国内工人的跨地区流动性。

Retraining——倘若世界的运转是这般丝滑:每个人都有“十八般武艺”,能够随心所欲换工作,从写作转向编程,从草原放牧转向舞台演出,想辞职就辞职。新企业不断诞生、崛起、失败、消亡,更时髦、更卓越的创意层出不穷。那自由贸易对于个人与社会几乎不会造成伤害。然而,残酷的现实是,贸易后的资源重新配置需要一段时间,企业面临进出障碍,投资者不愿承担风险,工人难以学习新技能并转向出口行业……

已有技能与新工作所需技能不匹配是失业工人再就业的一大难题,因此,政策制定者提供再就业的技能培训就显得非常必要。技能培训要保证有足够高的覆盖率,让想学新技能的失意者都有机会;同时也要注意合理设置课程的长度和难度,太简单提高不了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太难的话会打击到工人的再就业信心,使他们产生畏难心理。另外,考虑到失业的女性寻找工作会有更大的阻碍,可以单独帮助贫穷地区的女性搬迁到城市,并对其进行职业培训。


新建 DOCX 文档 (4)3496.jpg

提供就业培训


在“3R”之外——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政策上直接的支持之外,我们更需要体察这些自由贸易全球化下的不幸者面对relocation和retraining的抵触与不适感。很多时候流动性并不是所有工人的理想方案,有的人就是眷恋故土,有的人就是认为原有工作可以给自己带来自豪感和认同感。不幸者也需要尊严,失业者也需要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如果一个社会体系以麻木不仁的态度去对待需要帮助的人,那无异于是在惩罚受助者。我们帮助一部分人进行转型改造,寻找他们满意的新工作,也应该尊重自愿被时代“落下”的那一小群人,允许他们留在原地守护传统手艺。

行文至此,我们可以回答一开始提出的问题了。国际贸易有喜也有悲,确实会产生一些输家,但说其“残酷荒芜”还是言过了。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势必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我们没必要去刻意放大,但是自然也不能忽视这种苦难,而应该去寻找能平衡贸易悲喜的点。国家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这些贸易中的输家,如实行再分配、再安置、通过技能培训帮助失业者再就业等等。重要的是,对那些不幸者,我们每个人都应同样怀有尊重之心,“在这个变化和焦虑的时代,社会政策的目标是帮助人们吸收那些影响到自己的冲击波,而不让这些冲击波影响自我意识。”

总之,只要我们能不忘来路,前路中的浅滩暗礁便不足为惧。我们还有很多要做,但只要我们了解目标是什么,就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