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截图20231008163655
Research
perspectives

2023中国氢能产业-氢应用环节深度研究第1期:氢能应用场景概述

来源:岭南论坛 时间:2023-09-27

氢能是目前最为理想的清洁能源,是一种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二次能源,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建筑、发电等领域。氢能应用场景广泛,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中指出,“2035年形成氢能产业体系,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氢能将为各行业实现脱碳提供重要路径。

但目前氢能应用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成本较高、使用范围较窄等现实问题,氢能源主要应用在工业领域和交通领域中,在建筑、发电和发热等领域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测,到2060年,工业领域和交通领域氢气使用量分别占比60%和31%,电力领域和建筑领域占比分别为5%和4%

Ø工业领域60%

工业是目前脱碳难度较大的部分,由于化石能源在工业领域不仅是燃料,还是重要的产业原材料。燃料部分可以通过电气化实现部分脱碳,但是原料部分直接电气化的空间有限。因此,在氢冶金、合成燃料、工业燃料等的带动下,预计2060年工业部门氢需求量将到7794万吨,接近交通领域的两倍。

Ø交通领域31%

交通领域是目前氢能应用相对比较成熟的领域。从专利申请看,2021年交通领域的氢能技术应用专利申请15639件,占氢能下游技术应用的71%。交通领域的应用包括汽车、航空和海运等,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是交通领域的主要应用场景,往后氢内燃机有望在重卡、船舶、航空等领域取得独特优势。

Ø电力领域5%

纯氢气、氢气与天然气的混合均可为燃气轮机提供动力,从而实现发电行业的脱碳。氢能发电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氢能用于燃气轮机,经过吸气、压缩、燃烧、排气过程,带动电机产生电流输出,即“氢能发电机”,一种是利用电解水的逆反应,氢气与氧气(或空气)发生电化学反应生成水并释放出电能,即“燃料电池技术”

Ø建筑领域4%

早期氢气在建筑中的使用主要是将氢气与天然气混合,按体积计算的比例可以达到20%,无需改造现有设备或管道即可实现建筑供热。随着氢气成本的下降,北美、欧洲和中国等拥有天然气基础设施和有机会获得低成本氢气的地区,有望逐渐在建筑的供热、供暖中使用氢气。

在氢能应用环节,加氢站作为中枢环节,是氢能服务交通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我国高度重视加氢站的建设并积极发布相关政策规划助推加氢站的建设与布局,2014年国家首次发布针对加氢站的补贴政策,2019年推动加氢设施建设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财政部出台有关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政策,截至2022年末我国已建成加氢站共310座,居全球第一,并呈现出区域集中性的特点

                       中国已建成加氢站数量(座)(图来源:云点道林《2023中国氢能产业-氢应用环节深度研究报告》)

加氢站,是指将不同来源的氢气通过压缩机增压储存在站内的高压罐中,再通过加气机为氢燃料电池汽车加注氢气的燃气站。加氢站是氢能产业化、商业化的重要基础设施,主要由储氢系统、压缩系统、加注系统、站控系统组成。

2022年我国加氢站市场规模达到28.25亿元,其中集成设备(压缩机、氢气储存容器、加氢系统)占据加氢站建设的主要成本规模大15.3亿元;

随着氢燃料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升,投入运营加氢站的数量也将实现高速增长,国家规划提出2025年我国加氢站达到10座,预计到2026年我国加氢站市场规模将达到151.2亿元,集成设备规模71.1亿元。

                 2017-2026年中国加氢站市场规模及预测(图来源:云点道林《2023中国氢能产业-氢应用环节深度研究报告》)

                   2017-2026年中国加氢站集成设备市场规模及预测(图来源:云点道林《2023中国氢能产业-氢应用环节深度研究报告》)

目前加氢站相关的设备制造的发展方向主要是氢气压缩机的国产化,材料端则重点关注车载储氢瓶碳纤维复材。

当前商业化生产的储氢瓶分为四种,具备长期发展潜力的为III型和IV型,氢瓶技术壁垒高,成本构成中碳纤维复合材料占比超60%,当下国内储氢瓶所用原材料主要为T700以上小丝束碳纤维;2025年我国氢燃料车保有量将达到11.2万辆,对应2022-2025年碳纤维用量将超过5万吨。

下一期,我们将针对加氢站各组成模块,拆解其技术组成及建设成本。


(本文内容为笔者对云点道林《2023中国氢能产业-氢应用环节深度研究报告》报告的部分摘录以及笔者阅读过程中的个人观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