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截图20231008161831
Other activities

“碳中和浪潮下的机遇与挑战”行业峰会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圆满举办

来源:岭南论坛 时间:2024-03-28

3月24日,“2024年碳中和浪潮下的机遇与挑战行业峰会”在广州市南沙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举办圆满举办。本次峰会由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大湾区可持续发展协会主办,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创业协会协办,岭南影响力、SFA 华南金融协会支持。

峰会以“勇立潮头,碳道前行”为主题,从政策解读、理论研究、产融结合、案例分析多种角度,立足国际化视野,畅谈低碳发展道路。劲源科技创始人及董事长田静、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战略发展中心高级经理高瑞、PSCC可持续供应链研究中心主任周成钢、广州绿石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晓理、妙盈科技副总裁陈雍、广州发展能源物流集团研究院院长助理范伟等机构专家、商界人士出席会议并发表了主题演讲。峰会吸引了华南地区近百名产、学、商、融各界精英人士现场参与,现场反应良好。


图片

田静:新形势下的电力能源资产管理

劲源科技创始人及董事长田静女士发表了《新形势下的电力能源资产管理》的主题演讲。田静女士从双碳政策背景切入,新型能源资产变革已然成为一种确定性。电力行业是践行双碳战略的主力军,在未来新型能源体系中,电力从当前(2023年)的8.1%占比提高至(2060年)的63.2%。以发变配用电为核心的能源资产将成为下一时代的优质资产,由此带来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需求井喷。

电力行业的旧围墙已打破,新世界正在形成,随着电力实物资产价格下降,与数字技术的紧密结合,这将在供电侧和用户侧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与此同时,电力行业面临着大电网架构复杂性、新能源消纳难题、源网荷储的控制扩展、“双高”系统的安全挑战、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体制机制亟待完善等五个方面的挑战。


图片


电力能源资产的价值形态从电网的三个方面来体现,从营销上看,带来的是高电压等级售电差价增量收入形态与绿电、绿证等绿色收入形态;从运营上看,通过降低故障小时数、降低备品备件成本带来的安全运行,以及通过预测性维护带来的持续可靠创造收益;从调度上看,峰谷套利与需求侧响应带来的电网套利收入,以及现货市场、虚拟电厂带来的增量收入。电力能源资产更多的价值形态则是电力数据资产与其它数据资产的融合增值,例如环境信息、企业经营信息、供应链信息、社会经济、民生等信息。

在能源资产管理的市场机会上,田静女士从供给侧和用户侧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说明。供给侧的市场机会主要体现在五方面:一是智感、智测、智控的智能装备,二是基于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的现场作业,三是基于物联网和多源信息融合的状态监测,四是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态势感知,五是基于智能驾驶舱的智慧运行。用户侧的市场机会主要体现在五方面:一是围绕相关设备、材料、系统的生产、销售、安装、运维业务;二是围绕源、储、荷能源资产管理,结合电力市场现货价格、峰谷价差等外部条件进行柔性负荷控制,实现安全可靠、减排降耗、增效降费三大目标;三是围绕电碳管理,就绿电、绿证、碳足迹的认证、交易提供中介和技术服务;四是能源资产资本化领域,包括新能源投资、绿色贷款、绿色债券、REITs产品等;五是负荷预测、售电、需求侧响应、虚拟电厂等。

田静女士领衔的劲源科技深耕能源资产管理领域二十余年,在管理咨询、数字化技术、电网建设与运维、新能源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随后,田静女士以劲源科技自主研发、全世界最大的“某500kV换流站智能巡检系统”和“某园区级智慧能碳管理项目”为例,分别讲述了劲源科技在供电侧和用户侧市场机遇的实践与应用。


图片


最后,田静女士指出提升电力能源资产价值三大方向:一是拓扑运行的稳定可靠,打造本质安全的能源资产网;二是生产工作的提质增效,提高资产运营的经济效益;三是跟踪确认环境权益,实现绿色与碳价值。



高瑞:双碳背景下碳交易发展与未来趋势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战略发展中心高级经理高瑞先生发表了《双碳背景下碳交易发展与未来趋势》的主题分享。高瑞先生以双碳的背景展开,因极端气候的高频发生、温室气体浓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要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国际上欧盟碳市场(EU-ETS)的建成为全球各国碳市场的构建提供范例。


图片


随后,高瑞先生介绍了碳市场的基本原理,强制碳市场是市场化推动重点排放企业减排的主要政策工具,政府设定地区的总碳排放目标并以此确定总的碳配额量。控排企业确定分配比例上缴全年排放量,在市场上买卖碳配额从而形成强制碳市场交易。自愿碳市场中,企业通过对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的减排效果进行量化核证,可用于市场交易或进入强制碳市行抵消部分配额。

中国碳市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2002年起的CDM时期,2013年起的试点市场探索期,到2022年起的全国碳市场上线。目前全国碳市场以发电行业相关企业为主要交易者,未来将进一步扩容。广东碳市场作为多项政策的试点地,发布了一系列碳排放相关的办法与细则,形成了“1+3+N”的法规制度体系。在金融方面,广东碳市场对碳金融产品进行创新。在政策方面,广东省作为国内首创推出碳普惠制,至2023年累计成交538.07万吨。

关于碳交易市场的未来趋势,欧盟将国际航运纳入碳市场,国内碳交易市场的制度体系在不断更新完善,全国温室气体减排市场交易正式启动上线,广东碳市场正在扩容,其他城市碳市场也在进行试点运作,种种现象表现碳交易规模和覆盖面正在不断扩大,其影响力也将继续提升。高瑞先生表示,碳交易市场以及双碳行业未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大量的人才需求

周成钢:碳中和浪潮下绿色供应链的挑战与机遇

PSCC可持续供应链研究中心主任周成钢应邀发表了题为《碳中和浪潮下绿色供应链的挑战与机遇》的分享。绿色供应链是在传统供应链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入了环保和可持续性的理念,并采取行动减少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不仅涉及到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制造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还包括产品的运输、包装、消费、废弃以及回收利用等方面。

周成钢先生分别从可持续采购、利益相关者、采购绩效4+1、供应链3+1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等多方面分析了绿色供应链的重要性,并对供应链体系建设和管理提出更为严格的绿色要求,如减少废弃物、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与能源、优化物流、循环利用等直接的绿色要求。


图片


随着绿色供应链不断的发展,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也面临四大挑战:一是成本问题,二是技术限制,三是人才匮乏,四是供应链协同的挑战。与此同时,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有助于企业品牌价值的提升,更好地响应市场和监管机构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通过优化供应链流程并减少浪费,显著提高运营效率运营,促使企业投入新技术和生产方法的研发。提前做好风险管理,适应潜在的法规和政策变化。

推进绿色供应链管理需要做好以下五方面:一是在透明度方面,设定供应链排放基准并与供应商交换数据,为范围一、二、三设定减排目标,并对外报告进展情况。二是在碳减排方面,设计低碳产品,升级绿色供应链战略及采购战略。三是与供应商合作。要求供应商将排放指标纳入采购要求并跟踪绩效,解决其减排问题推动生态系统发展。四是参与行业倡议。推动上下游产业链的整体减排,构建行业绿色产业链。五是升级组织能力。实施低碳治理,调整内部激励机制。

最后,周成钢先生分享了苹果公司绿色供应链的实践案例。苹果通过循环供应链的建设、供应链废弃物零填埋、供应链碳解决方案、负责任采购工具箱四大方向举措,实现了公司运营的100%碳中和目标,并承诺到2030年,其全球供应链将完全使用可再生能源,实现供应链和产品碳中和的目标。

陈晓理:CCER项日开发流程与案例分析

广州绿石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晓理先生发表了《CCER项目开发流程与案例分析》的主题分享。CCER项目是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项目,依据《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项目业主可以在国家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核证自愿减排量。

图片

CCER项目是在全球聚焦碳中和目标、推行碳交易市场的国际环境,以及国内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上线的国内环境下应运而生。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交易标的是政府给控排企业发放定额配额权不同,CCER项目面向企业范围更广,项目业主通过温室气体自愿减排审定核查,并在国家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便可以在国家主管部门的交易系统进行减排量交易,获得收益。

项目业主申请CCER项目主要有四个阶段。一是项目设计阶段,项目业主依据相关技术规范设计温室气体减排项目。二是项目审定阶段,项目业主需要通过专业的咨询机构对项目进行评估,判断该项目是否可以开发为CCER项目,判定依据包括减排量测量的方法学、基准线和减排量的额外性。三是减排量核算登记阶段,由第三方机构核查减排量和公示后,在国家主管部门的注册登记系统完成减排量登记。四是减排量交易阶段,项目业主可以在国家主管部门的交易系统进行减排量交易,获得收益。

陈晓理先生以造林碳汇项目为例进行了详细介绍。造林碳汇方法学对项目用地性质、树种、土壤性质、项目开始时间、合法性等要素提出了适用性要求。按方法学提供的事前估算方法,计算乔木林生物量,进一步获得乔木林单位面积生物质碳储量年变化量。

最后,陈晓理先生建议高校可以开设低碳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更多专业人才;金融机构可以设计专门碳交易部,将碳资产管理专业化、市场化,通过多方共同参与,将低碳理念的进一步推行落实。


陈雍:可持续发展ESG时代浪潮下的人才和企业发展

妙盈科技副总裁陈雍先生发表了《可持续发展ESG时代浪潮下的人才和企业发展》的主题分享。从1972年地球峰会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讨论人类环境问题,到2015年联合国制定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ESG逐渐成为成为新的经营和投资维度。

从投资者视角看,ESG投资原则可以帮助投资人规避更多财务风险及非财务风险:ESG的优秀实践能够进一步提升公司财务绩效,且ESG表现优异的公司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从企业视角看,全球范围ESG披露监管要求日渐严格,且ESG评级也会促使公司在融资渠道、风险防范、创新创造、人才建设和运营效率等方面有更优异的表现。

目前国际ESG信息披露要求趋向标准化。ESG有助于我国推进“双碳”目标,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国企、民企披露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态势,且气候相关披露信息明显不足。


图片


ESG不仅为企业带来丰厚机遇,也正面增加相关劳动力需求,到2030年,全球绿色转型将在清洁能源、能源效率和低排放技术领域创造多达 3000万个就业机会。同时,人才吸引力不足和劳动力市场的绿色技能缺口或成企业合规转型的阻碍,一场专业人才抢夺战即将拉开帷幕,各地政府也加大了对ESG人才的关注和政策支持。

ESG工作通常分布在券商、投行、咨询等机构,以及实体企业中,经济学、金融学、环境科学、 法律、数学、化工、自能源等专业背景都能胜任。陈雍先生建议,如果要入行ESG,不仅需要相关的学术背景,考取ESG相关证书也能增加竞争力,与碳中和、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相关的实习工作经历同样能给简历加分。

范伟:双碳背景下的战略机遇和产业机会

广州发展能源物流集团研究院院长助理范伟先生发表了《双碳背景下的战略机遇和产业机会》的主题分享。范伟先生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与欧美国家政治博弈、推动国家经济转型三个角度分析了践行双碳战略的必要性。双碳转型不仅对汽车业、航空业等已有行业的底层技术与管理方式提出新的要求并带来新的岗位,还会催生很多新行业,比如储能、碳资产管理、智慧微网搭建、电力代理等等新赛道。

绿色溢价是指与当前有排放技术的生产成本相比,使用零排放技术的生产成本提升的比例。这一概念反映了减排的难度,也能辅助人们判断减排的重点在哪里。根据计算,在排放量最大的八个行业中,建材行业的减排难度最大,是排名第二位交通运输行业的两倍。往后依次是化工、电力、钢铁、造纸、石化,还有有色金属,而包括建材、钢铁在内的部分行业,在2060年仍可能面临较高的减排难度。

实现碳中和的六大主要技术路径分别是发展可再生能源、能源节约和效率提升、终端用能电气化、推广氢能、 CCUS 技术、BECCS 和其他碳移除举措等,相应对全球实现碳中和的贡献度分别为25%、25%、20%、 10%、6% 和 14%。随后,范伟先生详细分析了各路径的现状、优势与面临的问题。


图片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未来的就业机会也将越来越多。范伟先生以汕尾海上风电发展为例,鼓励大家尤其是在校学生关注这六大领域的相关行业与岗位,牢牢把握双碳这一长期且确定的历史机遇,以战略为指引,以兴趣为导师,以能力为基础,选择合适的就业方向。

  

图片


活动最后,现场嘉宾和与会人员围绕低碳发展、绿色资产管理、绿色供应链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碳中和是一种确定性的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在碳交易、清洁能源基础设施、企业控碳减排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步。放眼未来,国家双碳战略的落地在能源升级、产业升级、新兴产业等方面充满机遇和挑战,在政府、企业、机构、个人等各方力量的汇聚和协作下,中国绿色低碳事业也将全面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不断拓展新局面,构建绿色可持续发展新格局。